人类接收的信息83%来自眼睛
而眼睛是我们感知大千世界
最重要的器官之一
然而随着现代的发展
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生活中的不良习惯
从而导致眼部健康的问题日益凸显
2024年,中国的网民数量达到了10.92亿人。这一数据来源于2024年3月22日发布的第53次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,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提供。报告显示,截至2023年12月,中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10.92亿人。
92.1%的网民主要使用智能手机浏览互联网。
互联网用户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为 6 小时 40 分钟。
据国家疾控局监测数据显示,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.9%,其中小学总体近视率为36.7%,初中为71.4%,高中更是高达81.2%,相当于五名高中生中就有四个人是近视眼。
那么,究竟是因为什么导致近视呢?
主要原因包括:
一是用眼负荷大。儿童看书、看电子设备的屏幕时间过长,会导致眼睛负担过重;
二是户外活动少。学习负担过重导致户外时间没有达到标准;
三是不良的环境和用眼习惯。教室的灯光及环境、课椅板凳及坐姿要求等未达到标准,就会形成不良习惯。
四是睡眠不足及营养问题。睡眠不足会导致眼睛很难得到充分的休息。
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主任医师姜珺表示,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环境因素都会影响视力健康。
“比如,父母双方都近视,或者父母当中有一方近视,特别是高度近视,孩子的近视发病率就会增加。”姜珺介绍,从国内数年来的近视发病情况也能看出,父母近视率增加导致子女近视发病率增加,周而复始,逐渐形成近视率越来越高的趋势。
但相较于遗传,外部环境因素更可能是导致近视的主要“元凶”。
那么在数字时代,应该如何保护好眼睛呢?
遵守“20-20-20”法则
要想有效减少电子屏幕对眼睛造成的伤害,根本之计是注意使用时长。
学界一般认为,观看电子屏幕的最佳习惯是看屏幕20分钟后,抬头眺望6米外(20英尺)远处至少20秒。这也是我们常说的“20-20-20”法则。
善用智能手机的护眼功能
大家可利用手机自带的“勿扰模式”“屏幕使用时长统计”等功能,监控和分析自己使用手机的情况。
同时,一些应用程序也有用眼情况监测和休息提醒功能。这些工具能帮助你养成定期休息的好习惯。
保持正确坐姿
l 使用手机时
尽量保持平视状态,且视线与手机屏幕垂直,腰背挺直、上半身放松。
l 观看电脑时
眼睛和电脑屏幕的距离应不少于50厘米(约一臂远),眼睛稍稍向下看,即看电脑的视线微微向下,电脑屏幕的中心位置应该在眼睛视线下方10厘米左右。
注意,要让眼睛注视的视线角度比眼睛的水平线大约低15度。
l 观看电视时
眼睛距离电视屏幕3米以上或6倍于电视屏幕对角线的长度,屏幕中心点高度同样略低于人在坐姿时眼睛的高度。
多去户外拒绝“宅”
户外活动是预防近视、保护眼睛的最经济、有效的方法。
科学研究证明,增加户外活动时间,可降低近视发生率。尤其是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,户外活动不仅是防控近视的重要手段,还是培养兴趣爱好、保持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。
成年人应当以身作则,放下手机,多陪孩子开展户外活动。